花椒
落葉灌木或小喬木,高3-7米,具香氣,莖干通常有增大的皮刺。單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,互生,葉柄兩側(cè)常有一對扁平基部特寬的皮刺;小葉5-11,對生,近于無柄,紙質(zhì),卵形或卵狀矩圓形,長1.5-7厘米,寬1-3厘米,邊緣有細(xì)鈍鋸齒,齒縫處有粗大透明的腺點,下面中脈基部兩側(cè)常被一簇銹褐色長柔毛。聚傘狀圓錐花序頂生;花單性,花被片4-8,一輪,子房無柄。蓇葖果球形,紅色至紫紅色,密生疣狀突起的腺休。 除東北和新疆外幾分布于全國各地,野生或栽培。喜生于陽光充足、溫暖、肥沃的地方。果實為調(diào)味料,并可提取芳香油,入藥有散寒燥濕、殺蟲之效;種子可榨油;葉制農(nóng)藥。
生長習(xí)性
喜光,適宜溫暖濕潤及土層深厚肥沃壤土、沙壤土,萌蘗性強,耐寒,耐旱,抗病能力強,隱芽壽命長,故耐強修剪。
花椒,別名:檓、大椒、秦椒、蜀椒、川椒或山椒,拉丁文名: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.蕓香科、花椒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,是蕓香科灌木或喬木花椒樹的果實。可孤植又可作防護刺籬。其果皮可作為調(diào)味料,并可提取芳香油,又可入藥,種子可食用,又可加工制作肥皂 花椒除各種肉類的腥氣;促進唾液分泌,增加食欲;使血管擴張,從而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。一般人群均能食用,孕婦,陰虛火旺者忌食。果實呈圓形,綠豆大小,其外皮是一種常用香料。果實成熟時紅色或紫紅色果皮叫椒紅,種子叫椒目,都是中藥材,家常用途調(diào)味品。大紅袍顆粒大,油多,一般用作中藥材,做香料實用,味道更可口。見于海拔2500米的坡地,也有栽種。耐旱,喜陽光,各地多栽種。
高3-7米的落葉小喬木;莖干上的刺常早落,枝有短刺,小枝上的刺基部寬而扁且勁直的長三角形,當(dāng)年生枝被短柔毛。葉有小葉5-13片,葉軸常有甚狹窄的葉翼;小葉對生,無柄,卵形,橢圓形,稀披針形,位于葉軸頂部的較大,近基部的有時圓形,長2-7厘米,寬1-3.5厘米,葉緣有細(xì)裂齒,齒縫有油點。其余無或散生肉眼可見的油點,葉背基部中脈兩側(cè)有叢毛或小葉兩面均被柔毛,中脈在葉面微凹陷,葉背干后常有紅褐色斑紋?;ㄐ蝽斏蛏趥?cè)枝之頂,花序軸及花梗密被短柔毛或無毛;花被片6-8片,黃綠色,形狀及大小大致相同;雄花的雄蕊5枚或多至8枚;退化雌蕊頂端叉狀淺裂;雌花很少有發(fā)育雄蕊,有心皮3或2個,間有4個,花柱斜向背彎。果紫紅色,單個分果瓣徑4-5毫米,散生微凸起的油點,頂端有甚短的芒尖或無;種子長3.5-4.5毫米?;ㄆ?-5月,果期8-9月或10月。
產(chǎn)地北起東北南部,南至五嶺北坡,東南至江蘇、浙江沿海地帶,西南至西藏東南部;臺灣、海南及廣東不產(chǎn)。見于平原至海拔較高的山地,在青海,見于海拔2500米的坡地,也有栽種。
耐旱,喜陽光,各地多栽種。
適宜溫暖濕潤及土層深厚肥沃壤土、沙壤土,萌蘗性強,耐寒,耐旱,抗病能力強,隱芽壽命長,故耐強修剪。不耐澇,短期積水可致死亡。
花椒(原變種)產(chǎn)云南西北部的,常見在雌花上有發(fā)育的雄蕊,它的花被片的大小有時相差很大。產(chǎn)陜西、甘肅二省南部及四川西部及西北部的,其小葉的邊緣有較大的鋸齒狀裂齒,果梗較纖細(xì)且長,分果瓣較小,但色澤鮮紅,紫紅或洋紅色,產(chǎn)其他地區(qū)的,其果梗一般較粗而短,分果瓣干后多呈暗紅褐色。
生于南方的花椒,花期較早,約在3月中旬,故果期也較早。但果皮所含油分不如北方的多。青海、寧夏、甘肅、陜西和四川產(chǎn)的最優(yōu),遼寧、河北、山東.河南、山西等省產(chǎn)的也屬優(yōu)良。市場上的花椒因產(chǎn)區(qū)及采收季節(jié)而不同,商品名稱也多。西北部分地區(qū)和西南產(chǎn)的通稱川椒,或稱川紅椒,亦稱大紅袍。果皮色紅潤,油點大,凸起,香氣濃,味香而麻辣,無籽,質(zhì)脆,內(nèi)果皮淡黃白色,品質(zhì)最優(yōu)。至于果皮色淡紅,粒小,閉口(尚未開裂去種子的),其味不純,屬次品。又7-8月采收的稱“伏椒”,9-10月采收稱“秋椒”,前者比后者質(zhì)優(yōu)。市場上有將竹葉花椒、野花椒、青花椒三者或其中之一、二充作花椒的。三者民間也有將之作花椒用,但風(fēng)味均較淡,或微帶苦味。青花椒干后暗蒼綠或淡黃綠色,風(fēng)味最差。
產(chǎn)青海(循化)、甘肅、陜西南部、四川西部及西北部(理縣、黑水、茂縣、寶興等縣)。見于海拔2500-3200米山地。
油葉花椒(變種)var. punctatum Huang:小葉有肉眼可見的油點,油點干后稍凸起,葉軸、果序及分果瓣